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人才赋能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积极构建综治新格局赋能基层治理新动能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通讯员 余珊珊 左玉路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强化统筹协调、聚焦矛盾化解、深化治安防控等措施,推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人才赋能,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县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多中心合一”
2025年3月22日,刑事被害人张女士(化名)因不服法院判决和犯罪嫌疑人未履行赔偿等来到宁陕县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当日,县综治中心立即交办县检察院监督核实反映材料和事项。经调查核实,县检察院认定张女士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于4月中旬将1万元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
走进宁陕县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等功能一应俱全。工作中,该中心推进“多中心合一”,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的格局,推动政法、信访和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我们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信访三级办理的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建立全流程闭环调处机制,形成‘前台受理、后台处置、全程督办’工作链条,跨部门问题办理时限缩短40%。”宁陕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宁陕县综治中心不仅整合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民政6家单位常驻,还整合了住建、交通、妇联等14家单位轮驻和13家行业调解组织及其他单位随驻,实现了群众诉求精准对接,群众困难协同解决,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良好格局,有效实现群众“进一家门,解百家难”。
构建“三级”高效治理网
2024年2月9日,宁陕县江口镇单某乙在门前燃放鞭炮,因飞起的一支鞭炮横飞至何某甲身旁约两米处爆炸,何某甲感到左耳不适,在两家医院门诊检查治疗支出医药费2500余元。此后,双方就医药费支付等问题产生分歧,协商无果。
今年5月,江口镇综治中心牵头组织驻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以及村调委会人员对该起纠纷进行联合调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何某甲、单某乙达成一次性赔偿2000元的调解协议。至此,两家因燃放鞭炮引发的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我们统筹县镇村三级力量,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宁陕县综治中心干部巨艳介绍道。
宁陕县立足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级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等力量资源,统筹推进11个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镇级综治中心,推进建立63个村(社区)“一站式”服务站,科学规划了422个社会治安网格,实现县域治理全覆盖。今年以来,通过镇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384件,化解率100%。
与此同时,全县还组建了487名“法律明白人”普法小分队,通过“田间课堂”“院坝宣讲”等形式,开展各类法律知识讲座18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100余人次。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重点领域矛盾实行提级办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2024年,该县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3.6%,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9.03%,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汇聚群众力量提升效能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宁陕县凝聚群众智慧和社会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为基层综合治理赋予新的内涵和力量。
在筒车湾镇胶州小区社会治理服务站,“家家帮”服务队的陈二清正带领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检修电路。
“我们创新‘微心愿’认领机制,将治安管理细化到每栋楼每一层。”据陈二清介绍,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累计解决群众各种困难1300余件,群众满意度100%。
在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全县首家老党员个人矛盾调解室——“陈老汉矛盾调解室”里,72岁的陈明奎正在反复查看他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案例。
“我一有空就会翻翻,找找‘灵感’。”“复盘”式的工作让陈明奎自己总结出了一套“四心四勤”(即对待群众真心、化解矛盾热心、说服群众耐心、服务群众诚心;在调解矛盾过程中做到耳勤、嘴勤、脑勤、腿勤)调解工作法。2019至今,陈明奎运用该工作法调解成功并记录下来的矛盾纠纷就有150余起。
从“红袖章”志愿巡逻队,到“家家帮”志愿服务队,从“陈老汉”“老吴”乡贤调解室,到司法干部、金融顾问、法官、检察官等组成的13个行业性调委会……如今的宁陕县,正在汇聚各种力量,以群众“急难愁盼”大小事为切入点,让“理小事谋大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