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班华烨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着眼于新时代法治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全方面转化落实、全链条压实责任、全突破推动改革、全领域打造品牌、全方位护航发展,一体推进法治百色、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走深走实。
百色市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多方位谋划推动全面依法治市,每年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县、区)、法治建设专题会议,印发全面依法治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围绕工作重点列出清单,实施“清单式”管理,全面推动“一规划两方案”落地见效。多举措督查考评法治建设工作落实,把落实全面依法治市等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年初定责、季度督察、半年问效、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工作制度,压实责任链条。
百色市创新推行“首课”学法制度。将“首课”学法列入专题会议首题、融入培训课堂首课、作为指导实践首任,以“1+N”等模式带动领导干部学法守法,全面提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创新推行“述法+评议+考核”模式,健全述法评议考核方案及党政主要负责人职责清单,做到述法与年终考核深度融合、同步部署推进,实现市县两级年度现场述法全覆盖,连续四年完成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述法全覆盖。创新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抓法治建设工作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制度,以“关键少数”带头推动任务落实。创新建立学法用法联系点制度,市四家班子领导、市直单位93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12个县(市、区)处级领导干部每人带头建立2个联系点并全面开展学法用法“十个一”活动,常态化指导和解决基层法治建设中的问题。创新推行“领办法治项目”,党政主要负责人聚焦法治建设难点、薄弱点,从小切口入手,主动领办和培育法治建设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打造行政争议调解“四三二一”工作法、基层社会治理“五个一”工程等百色品牌。
百色市创新推动法治领域改革试点任务,出台《百色市关于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协作机制的意见》,构建行政执法监督“1+N”协作机制,为推动“提升综合监督效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等工作的并线、互通、协同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提供样板经验。创新实施行政执法监督“质效”大攻坚,出台《百色市司法行政系统行政执法监督质效攻坚实施方案》,共确认全市行政执法主体450个,建立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38989项,开展执法监督18次。创新推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规范化建设,出台《百色市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建设全覆盖,有效打通行政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
百色市创新推动地方特色立法,推动《百色市德保矮马保护与利用条例》起草工作,《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条例》列入全区2025年立法项目,《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条例》是规范芒果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创新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推行多元协调处理机制,化解179件行政争议,调解成功数同比增长3倍。创新边疆地区普法特色模式,组建“百色普法乐队”,采取“线上+线下”教学、创作普法山歌、创办法治集市等形式,到县域边境、跨境自然保护区、边关旅游等进行分类和精准普法。创新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在全区率先成立涉外法治协调小组,与越南国际调解中心、广西贸促会等多方合作,签订合作备忘录,设立“涉外复议直通车”,对涉外行政复议案件提级快办。
百色市创新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9.6%。“信易批”政务服务模式入选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市共办结各类矛盾纠纷2.18万件,办结率达99%。加强和改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全市办结网格事项5.6万件。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创新“协商进法庭”调解新模式,共新增排查矛盾纠纷1897件,阶段性化解1504件,化解率达79.3%。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实施乡村治理“引领融合行动”,全市5个村荣获2024年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村。创新开展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坚持优化提升“立法、行政复议、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律师”等6项法律服务保障,凝聚司法行政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